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活跃科研氛围,深化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规律的认识,6月14日下午,我校在定淮门校区第三会议室举行了主题为“终身学习的阶段划分”的学术沙龙。我校党委书记、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彭坤明教授,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金丽霞研究员出席活动并做专题讲演。学校20多位教育研究人员参加了沙龙并开展互动交流。学术活动由副校长孙友莲研究员主持。
彭坤明教授结合个人的思考和研究成果,对“终身学习的阶段划分”进行了解读。他从学术研究和实践支撑的角度,对我国当前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的模式推进、平台搭建和载体培育等问题进行剖析,进一步指出正是由于对终身学习规律认识上的缺失,对终身学习需求、终身学习形态和终身学习阶段研究的不足,导致了终身教育实践发展中的理论缺位。彭书记借鉴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的思辨方式和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强调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终身学习的内在规律,从多维度的视角将终身学习的过程进行划分,并对基础性学习、高端性学习、职业化学习和生活化学习四个阶段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析。
对与会人员就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提出的相关问题,彭书记一一进行了解答,并指出,目前提出的终身学习四个阶段的划分主要是依据社会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承担的主要角色、主要任务、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特色来确定,既有科学性也有相对性。他同时还指出,终身学习阶段的划分、终身学习规律的探讨是今后终身教育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既要开展合作研究,每个研究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开展个性化的研究。彭书记对我校目前在终身教育、社会教育和开放教育领域正在逐步形成的研究团队感到欣喜和振奋,他希望今后团队能定期就一个主题进行学术研讨,以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提升研究能力。
金丽霞研究员参加了学术互动并进行交流。她指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具有形式多元、模式多样的特点,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内在规律进行充分的研究,是开展终身学习阶段划分研究的基础,只有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进行合理的划分,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孙友莲研究员主持学术沙龙,她指出,彭坤明教授关于终身学习阶段划分的研究是终身教育理论研究的一次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更为我们将“终身学习”这一美好愿景转化为教育实践指明了方向。与会学者纷纷表示,彭坤明教授对终身教育事业的挚爱、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和多维度的研究方法,给我们进一步认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指导和启示,也必将有效地激励学校青年学者们进一步明晰研究方向和思路,推动我校在终身教育、社会教育和开放教育研究领域形成合力,争取产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彭坤明书记对“终身学习的阶段划分”进行解读
学术沙龙活动现场